溫州一家鋼鐵公司經營者Roger Zhang需要一筆過渡性貸款,但在信貸危機之際他向銀行借款碰壁,不得不像許多中國商人那樣,轉而求助當舖籌措資金。
數日後有客戶付清一大筆鋼鐵款,他也還清了當鋪款項。他說:“金融危機對我們的業務影響明顯。市場流動性短缺。”
中國經濟增速降至七年來最為緩慢,並且貸款違約率上升令銀行對放款頗為謹慎,因此小的企業主紛紛到當舖抵押家產或公司資產,換取流動資金。
“銀行不願意房貸,”上海第二大當舖--東方典當業務副經理黃晶(音)說,“而我們的門檻較低,辦理貸款手續要快得多,貸款期限較短。”
“文化大革命”初期當舖被視作“資本家剝削勞苦大眾”的工具而遭禁,並且在此後約20年內也被禁止。直到1987年,當舖才重又出現在中國人的視野,並且目前業務欣欣向榮。
當舖收到的當品五花八門,金條、房產、工廠設備無所不包。
一位汽車經銷商典當自己位於市中心的房產,換取所需的400萬元人民幣貸款。一名房產開發商則典當未售出的房產,以便在等待銀行貸款期間及時獲得緊急資金。一位建築公司老闆則以其別墅作抵押,取得貸款來發放員工工資。
上海?通典當舖總經理馬丁說,金融危機令市場流動性緊張,許多企業面臨嚴重資金短缺,因此向當舖貸款的需求上升。但他同時指出,由此產生的風險也加深。